English

保护长江要从江源生态开始

1999-07-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徐冶 刘鹏 我有话说

深入长江源头地区一个月,我们见到的是冰川退缩,草场退化,水土流失,鼠害猖獗,野生动物急剧减少。母亲河的第一乳汁竟是从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中流出……

了解了长江源区的真相之后,我们努力寻找着答案。在雪地泥泞中,在暴雨寒风里,我们每天驱车几百公里,访问了上至省长下到牧民,他们的梦想,他们的试验,他们共同的声音是:拯救长江,首先从源头开始!首先从我们每一个长江儿女开始!

一位乡党委书记的梦想

哈希·扎西多杰(简称扎多)曾是著名的“环保卫士”索南达杰的秘书,现任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的乡党委书记。也许是索南达杰的影响,他对江源的生态保护已进入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状态。他深情地对记者说:“这里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每一棵青草,甚至每一块石头,那都是一种生命啊,何况那些睁着眼睛看着你的野生动物呢?”

他有一个善良的梦想:那就是在青藏高原建立一个环长江源的集生态保护和民俗探险旅游开发于一体的庞大范围的自然保护区。他说:索加乡有6万平方公里,青海省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几乎都属于这个乡。这里海拔平均在4600米以上,本来就不适合于人类生存。因此这里的人类应该退出,退牧还草。全乡只有4000多牧民,靠开发民俗、自然风光和探险旅游是可以生存的。他还认为,这里原本是野生动物的王国,人类来了以后,带来了大量的羊群、牛群,一家就有几百头之多,分草到户以后,野生动物就被赶到雪山上去了,那是风大无水的地方,怎么能活下去呢?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人类在这样的禁区里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现在已危及到了人类自身!草退了,野生动物跑了死了,老鼠也就多了,草场就沙化了,牧民的生产生活只会越来越困难。

我们热切地盼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重视和支持扎多的梦想,也许这个梦想会拯救美丽的长江源头!

一位县长的试验

石渠县地处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是四川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气温最低、气候最恶劣、生活和工作条件最艰苦的边远县,也是该省最大的牧业县。又由于这里超载过牧,鼠害严重,草地水土流失平均为45%。

但是,贫困的石渠人民并没有在风沙中迷失方向。在县长克托(藏族)——一位长相高大英武、性格坚强的康巴汉子的带领下开始了“保护生态、拯救自己”的试验。从1994年开始,石渠县开始治理水土流失的尝试——金沙江沿岸的防护林工程建设。五年里,已营造护林1.53万亩,建成了纳扎、拢启卡、温拖、许巴、曲德、然脚、当巴等工程防护林,有效地改善了辖区内金沙江沿岸1.2万余亩的水土流失状况,由原来的流动沙丘变成现在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滩。我们在常务副县长廖命福的引导下,来到金沙江畔的许巴林班,但见这里已变成了一片长满约10米高的杨树林,各种野生的灌木、青草和野花布满原来的沙丘,草地里甚至飞起了野鸡。我们真的以为到了一个著名的风景区。

石渠县能作到,一个康巴汉子能做到,为什么源头沿岸各县不去做呢?“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石渠县县长克托的试验应该受到重视,应该得到推广。

一位州长的呼吁

玉树位于青海省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玉树”就是“树贵如玉”的意思,可见古代的玉树人就知道树对于人的作用。玉树是青海省南部的一个藏族自治州,在州府所在地的结古镇,副州长罗松达哇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这里是中国的江河源头,也是亚洲一些河流的源头。全社会甚至全人类都应重视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他还建议国家可否考虑对长江中下游征收江河源头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税。

罗松达哇激动地说:金沙江的木头白天黑夜地飘了50年,把这里飘成了荒漠,沙丘戈壁相连了,现在正在向长江沿线推进,沼泽在干枯,水量在减少,所以保护长江的源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责任,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一位省长的建议

青海,这个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个有“江河源头”美誉的省份,我们走过了这里约50%的地方,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是“黄海、荒海、甚至沙海。”而且,这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这里投入不足,治理工作进展缓慢,摊入每亩沙化面积的治理经费平均只有0.19元,平均每亩草场的建设资金也只有2.76元。用副省长刘光和的话说:“真是说不出口啊。”

为此,在青海工作了30年的刘光和提出了五点建议。他说:第一,灌木林享受的保护经费要与乔木林同等对待。青海的灌木林是160多万公顷,是乔木林的8倍,应该有适当补贴;第二,治沙工程最好由国家无偿投入,现在的贷款和要求地方配套经费有些不切实际,有的地方无力还贷,有的地方无力配套,严重影响了治沙工程;第三,老百姓的事要发动老百姓来办,长江从西流到东,造福5亿人,就要发动这5亿人来办,中下游要为上游和源头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出力;第四,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完全可以改善,人工种草和水利工程要在草原开展,向江河源头进发;第五,要改变长江源头只有保护,没有治理的观念,源头同样有治理的任务,比如治沙,灭鼠等,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把江河源头的治理列入预算和计划。刘光和副省长最后充满信心地说:“只要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整体推进生态建设,建立全社会投资生态建设的新机制,长江源头一定会再露新颜。

一位牧民的觉悟

我们在长江源头第一县曲麻莱县重点调查了一户牧民。这户牧民叫罗日,现年60岁,身体健康,头脑清楚。他自觉地围栏种草,限制生畜头数使我们感到惊诧和欣慰。

罗日是一个很有远见的牧民,家庭承包经营的成功并没有使他陶醉,他认识到草场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986年,他在自己承包的草山上,建了900亩的围栏,开始试验种草。经过实践,他看到了围栏草场和人工种草、贮草在防灾减灾和发家致富中的巨大作用。于是,他年年种草,年年围栏。目前,他已累计投资17.89万元,每年种草都在30亩以上,建成围栏草场4处。他承包的7000亩草场也已全部围完。罗日还控制牧畜的总数,减轻草场的压力,防止草场退化。罗日,这个普通藏族牧民的觉悟应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十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